我們需要二次工業革命

本文摘錄自聯合報2008.06.17  作者為李家同教授(暨南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, 前暨南大學校長)

我們很多年輕人習慣於家家有汽車、家家有電腦的生活,他們往往不知道我們三十年前是什麼樣子的。民國六十四年,我從美國回來,深深感覺到自己國家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農業國家,當時我們的工業產品大概只有加工出口區可以生產。

當時我們的國民所得只有九百美元,但是在短短的十年內,我們的國民所得從九百元躍升到八仟一百元美金,大學生從此不再成天想去美國,留學生大批回流,大學充滿了有博士學位的教授,我們的設備也和其他國家的研究設備差不多。台灣在短短的幾年內,從農業國家轉換成了工業國家。如果沒有這一波工業革命,我們仍然會是一個農業國家,經濟一定不可能起飛的。

這一波工業革命是由孫運璿、李國鼎所主導的,工業技術大為提高,包含了引進半導體技術、自動化技術和電腦化。在當時,設立新竹科學園區,是需要勇氣的,因為誰能擔保有人會在台灣設立高科技產業呢?

但是,雖然我們在工業水準上有所進步,我們也必須承認一個殘酷的事實:我們沒有能力生產有高附加價值的產品。

為什麼我們不能生產高附加價值的產品?原因很簡單,我們未能掌握住關鍵性技術。就以汽車工業而言,我們在引擎方面,就沒有能夠掌握。而韓國卻十分地認真往下扎根,他們在引擎和傳動技術上都能自主。上星期,他們宣布要在俄國的聖彼德堡設廠。俄國也坦白承認他們需要韓國汽車工業上的技術。

韓國在通訊工業上也肯下苦功夫,他們在CDMA技術上遙遙領先我們。我們也不妨看看中國大陸,上海有一所大學已能設計FM的積體電路。坦白說,這是我們想都不敢想的。

因此我建議我們再來一次工業革命,這一次工業革命的目標是要使我國有能力生產極昂貴的工業產品。絕不能再依靠外國的技術,我們必須能掌握住關鍵性技術。

因此雖然在這一次工業革命中要高懸目標,做法卻要往下扎根。政府應鼓勵國人在基礎技術上下苦功。舉例來說,無論電路多複雜,它的基本線路仍不脫放大器、振盪器、濾波器。不要小看這些基本線路的研發,如不能設計出高性能的基本線路,也不可能設計出有高附加價值的電子系統。

第二波工業革命除要往下扎根,也要鼓勵大家勇敢地發展較難的產品,以軟體而言,我們每年訓練出來很多軟體工程師,但好像沒有一個單位敢勇敢地發展一個複雜的軟體,挪威的人口大概只有我們的四分之一,但是他們卻有自己的瀏覽器,印度也發展了很多通訊工業使用的軟體。

這一波工業革命該由誰主導?當然希望政府來主導。官員必須瞭解基礎技術的重要性,基礎技術極不耀眼,但卻攸關整個國家的工業水準。如果我們確切掌握了這些基礎技術,我們國家將再一次脫胎換骨,成為工業強國。

如果不在基礎技術上下功夫,不要說一定落後於歐美日,甚至在亞洲,我們都會是工業弱國。

讀者回應 :

淺論 我們需要二次工業革命
(政治服務技術的開發_53)


李博士, 大家好, 

之前李博士也曾在報紙上發表有關精密儀器設備產業, 
自主研發的重要性, 當時本很想與李博士多請益, 
今又詳閱李博士的"我們需要二次工業革命"一文,
儘呈淺見.

到較國際化的儀器設備展覽場, 稍加注意, 就會發現,
台灣其實沒有幾個精密儀器設備產品, 幾乎都是日系與歐美大國的天下,
近年來, 韓國與中國有漸有一些產品出來.
難怪日本可蓋一堆巨蛋, 歐美可賣我們美年千億的武器 ?
而我們確很難省下這些錢或業賺一點吧 !?

而筆者剛好是個20多年長期投入精密儀器設備軟體研發的科技工做者,
看到的是國內很少精密儀器設備研發的持續規模及量能,
而我們耗費很多年時間研發的精密儀器軟體, 也只能接進口的精密儀器, 做些不含控制的後端處理運算.
同時也多少看到了本地相關發展的情況, 說來真有點令人軟弱, 苦心研發, 不如當代理經銷, 來得沒有風險, ... .

至於李博士的 "二次工業革命" 立意很好,且結論所提

"如果不在基礎技術上下功夫,不要說一定落後於歐美日,甚至在亞洲,我們都會是工業弱國" ,個人完全讚同.

工業弱國有那些特徵 ? 經濟弱勢導至研發能力差,
或研發能力差導至經濟弱勢 ? 只能成事在人, 屬現實的考量.

在要求國人的科技研發能力方面能很有效率及成果的這個方面, 
並希望政府能策略式的輔導以外, 
, 愚材深切希望且認為能進一步整合文化及政治的全體層面, 
給全體國人及科技研發人員一個理性寬廣的發展空間.

科技的研發主要面對的雖是物質的世界, 然其經營管理則仍是必需面對人文的層面, 有必要整合文化及政治的全體層面,既是相互依賴, 也需要相輔相乘.

科技的原理及方法的絲毫不能背離理性的原理, 
違反這些原理的結果就是自取滅亡.

如果政治的層面可以不經過理性的原理的規劃與思辯, 
公共事務的決策機制不能再提昇為更為理性的方式, 
而只一味的寄望科技人員要很有耐心, 很有理性的付出,恐怕不可能的出很好的績效, 

因為不夠理性的管理層次, 如何管理出夠理性的科技人員層次 ?!

結果就是在科技上繼續當大國的代理經銷, 
結果就是在政治上繼續當大國的夾心餅. 

相信本地有很多優秀又很有耐心, 很有理性的研發人員,而且有很多年輕人有很充份的熱心, 希望能好好發揮, 利己利人, 服務社會.

也希望國人能跨出更好的一步, 為自己及全體建構一個
, 很有理性的研發環境, 則工業及文化強國乃指日可待也.

敬祝, 萬事如意

關心者_0000000001

PS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承參考之前提及的 "直接民權(公投法)與代議政治的良性整合", 的方向著力.

淺論直接民權(公投法)與代議政治的良性整合(政治服務技術的開發_30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政治服務技術的開發(最優先的公投項目_1)

統獨及國家議題須以民主及民權及民生為基礎, 否則跳脫不出個說個話的輪迴 

推翻5000年帝制的中華民國及推翻帝制的個民主先進國家沒有一個不是以
民主及民權及民生為依歸, 

再看馬克司及共產社會主義的"人民民主專政"或"改良式的人民民主專政", 
一樣是以民主及民權及民生為依歸.

民主及民權及民生的需求市不可能有國界之分, 好的政治本質及制度絕對是沒有國家界限的.
相信地球上以經沒有任何一個人還不懂得擁有"好的政治本質及制度" 比擁有國家認同更優先.


要獨立或要與大陸要實統或虛統, 其實再麼重要也沒能比得上"好的政治本質及制度"重要,

若在大陸還沒有達到多黨民主政治之前, 恐怕統一是不可能的, 因為不管共產黨做的再好,
只要他們的"共產黨改良式的人民民主專政"的政治技術(制度)不變, 
則永遠都會是台灣及大陸人民心中的痛, 也永遠要成為反對只及挑撥者的最佳理由.

由此觀之, 是要繼續消極的寄希望於大陸同胞, 卻沒有進一步提升民主機制(重要決策全民公投)
, 就如同大陸消極的寄希望於台灣同胞, 卻沒有多黨民主政治, 是都在觀望還是在"寄希望於??"

如果大陸有成熟的多黨民主政治, 並且台灣和大陸都有重要決策全民公投的民主機制, 
統一或獨立就不再有何實質的差別. 

因此最優先的公投項目應是 :

1. "制定公投法的要點"的全民公投
("重要決策全民公投",每年都的重複舉辦, 每次可決定5-10題).

2. 主動要求大陸要有成熟的多黨民主政治的全民公投.